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思政 >> 理论政策 >> 正文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理论基础

来源:JN江南 日期:2019-01-17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并把“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写入党章。在新时代环境下,从理论基础层面对“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进行研究阐释,为坚持这一重大政治原则提供学理支撑,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政党领导是现代国家治理的一般形式

现代国家治理、政治运行一般都采用了政党政治的形式。所谓政党政治,通俗讲就是政党通过一定的路径掌握国家政权,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政党政治通常具有以下基本要件。

政党根据时代发展应运而生。政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人类政治发展的历史,大体经历了神权政治逐渐衰微到民主政治逐渐普及的过程。工业革命使社会财富倍增,为民主政治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民众基础。民主政治兴起和发展,直接民主成为民主政治的最初形式。但直接民主一方面对政治规模有特殊要求;另一方面由于社会日益丰富复杂,以公民亲自参与政治决策为基础的直接民主,可能导致成本高昂、效率低下,从而发展出了民主政治的新形式,即代议制民主。

政党就是能够满足这种需要的政治组织,政党的产生为现代社会政治参与提供了政治主体。现代意义的政党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政治现象。

政党具有特定的功能。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指出,政党是阶级的产物,是阶级利益的代表。也就是说,政党是为政治需要而产生,政党在整个现代民主政治中的重要作用是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政党是不同于一般经济、文化组织的政治组织。政党具有特殊的功能,在政治进程中,政党是民众参与政治的组织工具,是沟通民众与政府的桥梁。政党的特有功能决定了通过政党来推进政治进程,形成政党政治的格局,完成管理社会任务的使命担当。

成为执政党是政党掌握国家管理权力的必要条件。政党进入国家政权,掌握公共权力。成为执政党,是政党参与政治、管理国家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的根本途径。研究表明,政党获得这种权力的路径是多样的。最早多数是通过暴力斗争,后来逐渐发展为选举等形式并存。我们不能仅仅把通过选举的方式进入国家政权认为是政党具有政治合法性的唯一路径,而忽略事实上通过暴力进入国家政权的历史性和现实性。政治合法性可以转化为体现代表性及其功能的发挥,而政党能够通过利益表达、利益综合、政治录用等来满足这种需要。

执政党承担两大基本任务。执政党获得执政地位和管理社会的权力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绩效来保证。为了有效地管理社会,执政党一方面要不断吸收党员、教育党员,培养优秀的政党成员,从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另一方面要录用、选拔和培养优秀的政党成员,通过向国家机关派出,代表执政党实施管理权,管理国家和社会。这两个方面就构成了执政党的两大任务,即加强党的建设和加强国家建设。由上可知,政党执政的特点决定了其不仅要管好自身,还有管好国家的责任。

可见,工业革命的开展,现代社会的到来,适应代议制民主的需要,政党的产生,政党政治的形成,政党进入国家政权参与政治管理等一系列实践和理论的阐明,不仅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提供了理论支撑,而且拓展了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政党领导、执政党建设一般性的政治分析框架的新视野。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现代社会治理理论在现代社会发展阶段的条件下产生,它是对现代社会治理主体、治理内容、治理方式等基本问题的研究和阐明。立足新时代,从现代社会治理理论的视野,对“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有利于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提出的时代背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八个明确”之首是,“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它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人类实现现代化的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人正带领着13亿中国人民走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八个明确”又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就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主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新时代的新任务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立了鲜明的时代背景。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资格和地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天生的。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有过“天然领导权”影响的教训。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实现“掌握革命的领导权”,经历了从同资产阶级争夺革命的领导权,到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权,再到坚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的实践。经过28年民主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通过武装夺取政权获得了党的领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说:“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对于这一点,要理直气壮讲、大张旗鼓讲。”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二部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指出,“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这就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领导志趣、领导价值的阐明,也为中国共产党获得领导地位的实践活动明确了方向。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获取的最大合法性。正如《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对合法性的阐释:“它是一种特性,这种特性不是来自正式的法律或法令,而是来自于有关规范所判定的、‘下属’据以(或多或少)给予积极支持的时候认可(或认可的可能性)和‘适当性’。”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对象和领域。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十四个坚持”的首位明确:“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里首先要区分党的领导和党的执政,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党的领导涉及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工作的领导,对工、青、妇等社会团体的领导,还有对党组织内部的领导等等。党的领导在各方面具有普遍适用性,纵向从中央到地方,横向党政军民学,一切领域一切行业,都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讲的就是党在群团(众)、政权、政党以及党自身间的关系。这种领导关系更多是源于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执政指党通过一定的路径进入国家政权获得管理社会的权力,成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担负着管理国家建设和管理党的建设的双重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新时代指引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完成双重历史任务的宣言书。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的执政党意识。执政党意识是党取得执政地位之后,“对自身的性质与地位、权力与职责、执政目标与实现方式、执政目的与价值追求、执政条件与执政环境等的全面认识与看法”, 是党对于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这一重大问题的回应。有了这种自觉意识,党在决策的过程中始终从自身是一个执政党这个基本事实出发,从当好执政党的责任要求出发。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执政党意识的再一次觉醒。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并在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基本方针时,在首句明确“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党的领导前面加上“全面”二字,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执政党意识再觉醒的表达,强调执政党在现代国家社会治理中的地位和担当,党在全面开放的条件下执政,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实现“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方式。党的领导理论认为,党的领导方式是一个政党率领、引导人民群众和各类社会组织实现特定目标的形式、方法、途径的总称。一个执政党不仅要确定自身在国家和社会中的位置,关键还要把党的领导通过一定的方式落实下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党的领导首先“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通过做到“两个自觉”,即“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来完成。坚持党的领导要得到体制机制的保证,这是党的建设实践的宝贵经验。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新时代党的建设六大工作布局,不是简单的强调制度建设,而是要求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其他五大建设,突出制度建设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中的作用,实质上就是要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保证党的建设的质量。这是政党领导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推进自身现代化的自觉彰显。党的建设围绕中心工作展开,这是一条经验。新时代,党的领导必须落实到国家建设中,以党的领导保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党的领导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联系起来。在党的领导上我们要避免和克服一些倾向。党的领导不是什么都管,什么都抓,党的领导要体现在“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上。

“全面从严治党”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7次提到“全面从严治党”,针对“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等问题,要求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总结全面从严治党的经验可以看到,过去党的自身建设中出现的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根本上是党对自身建设领导弱化的问题,是没有履行好各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责任的问题。因此,加强党对自身建设的领导,必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这是全面从严治党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最直接的动因,也是全面从严治党敢管敢严、真管真严、长管长严的基本保证。党要肩负重任,完成使命,巩固执政党地位,必须“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显然,党在领导过程中如果搞不好自身建设,也很难领导好国家建设。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的大党老党丢失政权就是最好的印证,我们要深刻吸取其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总体要求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新时代中国面临的国际局势变化和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需要。只有坚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只有不断坚持加强和巩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落实到党的建设和国家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落实到新时代各项工作中去,必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从而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提供坚强保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并从“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8个方面,对全面增强执政本领作出了具体要求。这是因为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但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巩固党的领导地位,更好地担负“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要求。在新时代,必须不断加强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使他们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以应对艰巨的历史任务和使命担当,从而为在新时代环境下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提供重要保障。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是艰辛的、曲折的,我们既要同一切削弱和动摇党的领导的各种反动势力作斗争,也要同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顽瘴痼疾作斗争,还要同一切破坏社会和谐稳定、阻碍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更要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出现的一切困难作斗争。化解国内的矛盾与风险、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落实党中央各项战略部署,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体现在党和国家事业的全领域,覆盖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全方位,贯穿到党和国家发展的全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把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国家的未来发展相结合,提出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和任务。这是一项艰巨繁重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以保证方向正确,形成强大合力。在当今中国,中国共产党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才能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部署和方针政策,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奋力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广大人民群众是执政的根基,是否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能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衡量中国共产党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准。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论是在夺取政权的斗争中,还是在领导执政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都始终坚持这一根本宗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立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证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源于人民、系于人民、归于人民,根本内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坚定不移地把事关人民根本利益的所有事业都领导起来,才称得上真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民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就会成为人民的心声而水到渠成。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思政 >> 理论政策 >> 正文
理论政策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理论基础

来源:JN江南 日期:2019-01-17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并把“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写入党章。在新时代环境下,从理论基础层面对“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进行研究阐释,为坚持这一重大政治原则提供学理支撑,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政党领导是现代国家治理的一般形式

现代国家治理、政治运行一般都采用了政党政治的形式。所谓政党政治,通俗讲就是政党通过一定的路径掌握国家政权,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政党政治通常具有以下基本要件。

政党根据时代发展应运而生。政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人类政治发展的历史,大体经历了神权政治逐渐衰微到民主政治逐渐普及的过程。工业革命使社会财富倍增,为民主政治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民众基础。民主政治兴起和发展,直接民主成为民主政治的最初形式。但直接民主一方面对政治规模有特殊要求;另一方面由于社会日益丰富复杂,以公民亲自参与政治决策为基础的直接民主,可能导致成本高昂、效率低下,从而发展出了民主政治的新形式,即代议制民主。

政党就是能够满足这种需要的政治组织,政党的产生为现代社会政治参与提供了政治主体。现代意义的政党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政治现象。

政党具有特定的功能。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指出,政党是阶级的产物,是阶级利益的代表。也就是说,政党是为政治需要而产生,政党在整个现代民主政治中的重要作用是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政党是不同于一般经济、文化组织的政治组织。政党具有特殊的功能,在政治进程中,政党是民众参与政治的组织工具,是沟通民众与政府的桥梁。政党的特有功能决定了通过政党来推进政治进程,形成政党政治的格局,完成管理社会任务的使命担当。

成为执政党是政党掌握国家管理权力的必要条件。政党进入国家政权,掌握公共权力。成为执政党,是政党参与政治、管理国家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的根本途径。研究表明,政党获得这种权力的路径是多样的。最早多数是通过暴力斗争,后来逐渐发展为选举等形式并存。我们不能仅仅把通过选举的方式进入国家政权认为是政党具有政治合法性的唯一路径,而忽略事实上通过暴力进入国家政权的历史性和现实性。政治合法性可以转化为体现代表性及其功能的发挥,而政党能够通过利益表达、利益综合、政治录用等来满足这种需要。

执政党承担两大基本任务。执政党获得执政地位和管理社会的权力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绩效来保证。为了有效地管理社会,执政党一方面要不断吸收党员、教育党员,培养优秀的政党成员,从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另一方面要录用、选拔和培养优秀的政党成员,通过向国家机关派出,代表执政党实施管理权,管理国家和社会。这两个方面就构成了执政党的两大任务,即加强党的建设和加强国家建设。由上可知,政党执政的特点决定了其不仅要管好自身,还有管好国家的责任。

可见,工业革命的开展,现代社会的到来,适应代议制民主的需要,政党的产生,政党政治的形成,政党进入国家政权参与政治管理等一系列实践和理论的阐明,不仅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提供了理论支撑,而且拓展了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政党领导、执政党建设一般性的政治分析框架的新视野。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现代社会治理理论在现代社会发展阶段的条件下产生,它是对现代社会治理主体、治理内容、治理方式等基本问题的研究和阐明。立足新时代,从现代社会治理理论的视野,对“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有利于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提出的时代背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八个明确”之首是,“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它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人类实现现代化的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人正带领着13亿中国人民走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八个明确”又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就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主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新时代的新任务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立了鲜明的时代背景。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资格和地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天生的。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有过“天然领导权”影响的教训。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实现“掌握革命的领导权”,经历了从同资产阶级争夺革命的领导权,到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权,再到坚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的实践。经过28年民主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通过武装夺取政权获得了党的领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说:“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对于这一点,要理直气壮讲、大张旗鼓讲。”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二部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指出,“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这就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领导志趣、领导价值的阐明,也为中国共产党获得领导地位的实践活动明确了方向。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获取的最大合法性。正如《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对合法性的阐释:“它是一种特性,这种特性不是来自正式的法律或法令,而是来自于有关规范所判定的、‘下属’据以(或多或少)给予积极支持的时候认可(或认可的可能性)和‘适当性’。”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对象和领域。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十四个坚持”的首位明确:“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里首先要区分党的领导和党的执政,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党的领导涉及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工作的领导,对工、青、妇等社会团体的领导,还有对党组织内部的领导等等。党的领导在各方面具有普遍适用性,纵向从中央到地方,横向党政军民学,一切领域一切行业,都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讲的就是党在群团(众)、政权、政党以及党自身间的关系。这种领导关系更多是源于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执政指党通过一定的路径进入国家政权获得管理社会的权力,成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担负着管理国家建设和管理党的建设的双重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新时代指引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完成双重历史任务的宣言书。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的执政党意识。执政党意识是党取得执政地位之后,“对自身的性质与地位、权力与职责、执政目标与实现方式、执政目的与价值追求、执政条件与执政环境等的全面认识与看法”, 是党对于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这一重大问题的回应。有了这种自觉意识,党在决策的过程中始终从自身是一个执政党这个基本事实出发,从当好执政党的责任要求出发。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执政党意识的再一次觉醒。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并在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基本方针时,在首句明确“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党的领导前面加上“全面”二字,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执政党意识再觉醒的表达,强调执政党在现代国家社会治理中的地位和担当,党在全面开放的条件下执政,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实现“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方式。党的领导理论认为,党的领导方式是一个政党率领、引导人民群众和各类社会组织实现特定目标的形式、方法、途径的总称。一个执政党不仅要确定自身在国家和社会中的位置,关键还要把党的领导通过一定的方式落实下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党的领导首先“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通过做到“两个自觉”,即“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来完成。坚持党的领导要得到体制机制的保证,这是党的建设实践的宝贵经验。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新时代党的建设六大工作布局,不是简单的强调制度建设,而是要求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其他五大建设,突出制度建设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中的作用,实质上就是要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保证党的建设的质量。这是政党领导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推进自身现代化的自觉彰显。党的建设围绕中心工作展开,这是一条经验。新时代,党的领导必须落实到国家建设中,以党的领导保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党的领导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联系起来。在党的领导上我们要避免和克服一些倾向。党的领导不是什么都管,什么都抓,党的领导要体现在“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上。

“全面从严治党”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7次提到“全面从严治党”,针对“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等问题,要求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总结全面从严治党的经验可以看到,过去党的自身建设中出现的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根本上是党对自身建设领导弱化的问题,是没有履行好各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责任的问题。因此,加强党对自身建设的领导,必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这是全面从严治党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最直接的动因,也是全面从严治党敢管敢严、真管真严、长管长严的基本保证。党要肩负重任,完成使命,巩固执政党地位,必须“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显然,党在领导过程中如果搞不好自身建设,也很难领导好国家建设。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的大党老党丢失政权就是最好的印证,我们要深刻吸取其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总体要求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新时代中国面临的国际局势变化和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需要。只有坚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只有不断坚持加强和巩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落实到党的建设和国家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落实到新时代各项工作中去,必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从而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提供坚强保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并从“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8个方面,对全面增强执政本领作出了具体要求。这是因为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但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巩固党的领导地位,更好地担负“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要求。在新时代,必须不断加强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使他们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以应对艰巨的历史任务和使命担当,从而为在新时代环境下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提供重要保障。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是艰辛的、曲折的,我们既要同一切削弱和动摇党的领导的各种反动势力作斗争,也要同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顽瘴痼疾作斗争,还要同一切破坏社会和谐稳定、阻碍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更要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出现的一切困难作斗争。化解国内的矛盾与风险、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落实党中央各项战略部署,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体现在党和国家事业的全领域,覆盖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全方位,贯穿到党和国家发展的全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把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国家的未来发展相结合,提出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和任务。这是一项艰巨繁重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以保证方向正确,形成强大合力。在当今中国,中国共产党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才能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部署和方针政策,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奋力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广大人民群众是执政的根基,是否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能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衡量中国共产党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准。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论是在夺取政权的斗争中,还是在领导执政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都始终坚持这一根本宗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立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证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源于人民、系于人民、归于人民,根本内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坚定不移地把事关人民根本利益的所有事业都领导起来,才称得上真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民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就会成为人民的心声而水到渠成。

Copyright© JN江南·(中国区)体育官方网站-JN SPORTS 版权所有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路120号 电话:024-88487153 邮编:110866邮箱:jgxy@syau.edu.cn